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3D6
部首
倉頡 QRSJ
康熙字典 P.442 #4
宋本廣韻 P.532 #10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6

4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會集:專心揖志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揖揖,會聚。同輯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揖揖
  4. 粵語同音字典
    揖揖,會聚。同輯
讀音分佈
根據  16  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223 #3088

㈠ ①拱手行禮:拜揖.作揖。②遜讓:揖讓。③俯身:進則揖之

P.223 #3088

㈡ 會集:專心揖志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54 #05362

拱手行禮,揖讓

P.34 #01106

揖揖,會聚。同輯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92 #1603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63

作揖

P.63

揖揖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00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59

拱手行禮,揖讓

P.14

揖揖,會聚。同輯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99 #2195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53 #24112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810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42

揖拜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7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24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28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3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25

拱手為禮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10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48

yap꜆

P.148

ts’ap꜆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1347

yap꜆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966

yap꜆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81

yap꜆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7

英十切(yup 上入聲)

其他參考

廣韻
反切 音類 讀音 釋義
伊入切 影A侵入 揖遜又進也說文云攘也一曰手著胷曰揖伊入切二
揖遜又進也說文云攘也一曰手著胷曰揖伊入切二
康熙字典
【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𠀤音挹。【說文】手著胷曰揖。【六書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儀禮·鄉飲酒禮賓厭介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詩詁】上手當曰厭,謂手厭於胷,引手當曰揖,下手曰拜。【周禮·秋官·司儀】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註】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也。【前漢·高帝紀】酈生不拜長揖。【註】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又【說文】攘也。◎按攘同讓。增韻,遜也。前漢王莽傳,揖大福之恩。註:揖謂讓而不當也。 又進也。【禮·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註】揖之謂小俯也。揚之謂小仰也。 又三揖,卿大夫士也。【左傳·哀二年】三揖在下。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與挹同。【王禹偁·竹樓記】遠吞山光,平揖江瀨。 又側立切,音戢。聚也。【詩·周南】螽斯羽揖揖兮。 又【集韻】卽入切【正韻】賫入切,𠀤音湒。義同。 又【集韻】籍入切,音集。義同。又成也。 又與輯通。【史記·秦始皇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前漢·郊祀志】揖五瑞。【註】合也。 又乙冀切,音懿。與撎同本作揖。
考證:〔【史記·秦始皇紀】普天之下,博心揖志。〕 謹照原文 博心改摶心。

調聲表